创新整形外科发展理念 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举行
为畸形者修复,为创伤者补损,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为越来越多患者治愈了创伤,提升了颜值,甚至获得了“重生”。10月26日,以“创新整形外科发展理念,探索学科建设前进道路”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北京国际整形美容外科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外科研究所主办,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党委书记庄囡主持,共吸引国际国内整形外科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近2000人参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蒋海越在致辞中表示,大会旨在与全国同行共同探索学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方向,促进思想的碰撞与科研创新的驱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学科的深度融合,推进整形外科学的高质量发展。医院将始终秉持“由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探索实施“强专科 优综合”的高质量发展战略,矢志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究型综合医院,为整形外科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系列化的治疗方案的同时,与全国同行携手共进,开创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整形外科不仅兼具功能修复与外观改善的双重功能,也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广泛联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随着整形医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项目二处一级调研员徐鹏辉表示,希望整形外科学界进一步凝炼重大科学问题,突出学科特色、加强跨学科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着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让医学科技创新更多惠及民生。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整形外科作为一个综合医学体系,集科学、技术、人文为一体,不仅涉及复杂结构和功能等问题,还需考虑美学和精神层次。近年来,中国整形外科事业工作者共同推进了整形外科事业的发展,在一系列重要领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体系。他肯定了再生医学的学术地位和应用前景,并指出再生医学需与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这一平台,与全国同道深入思考、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整形外科和再生医学事业的发展。
在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院长王永前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澍教授共同主持的主论坛主旨演讲环节,6位跨学科、多领域知名专家,从不同方面入手,为学科未来发展指引前行航向。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广东以“骨软骨再生核心技术及其临床与产业转化”为主题展开演讲,从再生关键科学问题、核心技术及其临床转化等方面结合自身在科研攻关过程中的具体做法,运用组织工程学和材料生物学原理,展示了多种骨软骨缺损与先天畸形再生修复重建的临床转化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模式动物大设施研究员潘登科以“基因编辑猪组织器官的人体移植现状及展望”为主题展开演讲,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发展前景。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吕国忠以“创面修复的现状与挑战”为主题展开演讲。他指出,应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优势,学习慢性创面修复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革新创面治疗理念,改善创面微环境,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许强以“加强医学研究 促进成果转化”为主题展开演讲,介绍了我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大背景和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布局总体规划,并指出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医药卫生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将临床资源的数量优势转变为创新的质量优势,开展医学技术研究和创新,并通过技术转化落地回归临床应用,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顾建英以“数智赋能促进整形外科创新发展”为主题展开演讲。她指出,要注重数据和知识两大核心资源的积累,形成丰富的信息化知识资源库,推动医疗服务转型升级,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优质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唐佩福以“骨科的智能趋势与未来”为主题展开演讲。他介绍了骨科定位新的理论突破,并指出骨科学的发展壮大也必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进行诊疗理念、治疗方法和预后预测的智能化变革,为整形外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角度。
当日下午还举办了主论坛:第三届中国整形外科发展论坛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X发展论坛。论坛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祁佐良教授、栾杰教授,和来自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熊伟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的刘毅教授联合主持,围绕“因地制宜探索整形外科新质生产力,推动医教研管产全面发展”主题,来自国内外的13位整形外科领域专家以不同视角、科学数据、权威分析,共同为中国整形外科发展分享真知灼见。